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暴力看客,或是拯救者?|知识库

2016-11-08 吴炜华 橙雨伞




 性别暴力知识库第八章:我是男性,我参与总第58篇:你是暴力看客,或是拯救者?关键词:制止家暴、旁观者干预、敲门行动

本文试图带领读者去追问:当耳闻、眼见暴力的发生,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曾经的敲门行动,是一种想像的预演,还是一种现实的可能?作为暴力的旁观者,我该不该敲敲正在暴力漩涡中的邻居之门?



隔壁的争吵与鲁迅的观点

 

女朋友一向热心肠,所以听到隔壁邻居惊天动地的吵骂与争斗后,立刻就冲出门去试图扮演和平天使

 

“你又不是居委会大妈,凑啥热闹去?小心被惹祸上身。”他追在女朋友身后,试图阻止她,但已经来不及了。

 

他退进门,吵吵闹闹的事让女人去烦吧。




隔壁的卫星撞地球事件貌似在不断升级,他听见重物坠地的轰然破裂声和水花四溅中的尖叫声——这应该是他们家幸存的鱼缸;他听见怒吼和高八度的哭声中,女朋友劝架的声音裹挟在墙壁颤抖的声音里爆炸。他听见猛烈的关门声和女朋友的惨叫,“糟了,我的乌鸦嘴。”

 

女朋友颤抖着,捧着滴血的右手走进门,“我得去急诊,抢救我的大拇指。”

原来是劝架未果,反倒被暴怒的丈夫猛烈关门,夹伤了手指。

 

鲁迅先生曾经怒斥国人的劣根性。在暴力与凌辱事件面前,总是乐于扮演无聊的看客,在漠然、猎奇的围观中,在他人的痛苦与绝望中获得一些些事不关己的愉悦。

 


他在中学的课堂上,就听老师深刻地分析过鲁迅先生的这一观点。

 

他很不以为然,更觉得老师小题大做。因为很多时候,旁观是轻松的,但参与的结果却往往是血淋淋的。比如冲去阻止家暴的女朋友!

 

敲门前往阻止,能否帮助我们从无聊的看客角色里挣脱出来,摆脱关于国人劣根性的批评?或是却因此成为家暴的间接受害者,而遭受无妄之灾?



漂流在网上的问题与自责

 

知乎网友“火星糖豆豆”讲诉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今天在医院,看到一男的在打老婆。我当时正在走路,突然前面的男人啪啪两巴掌打旁边女人的脸上,女人很害怕的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过了一会儿,我走的时候,他还在训她,指着鼻子的那种。孩子在旁边哭……


我真希望突然来道闪电(此处闪电符连续)劈死他!不知道亲眼目睹暴力的孩子心里得多难受,反正我觉得我都难过的想哭。”

 



故事刚一贴出,好事的网友立刻冷静地规劝他:你想去挨揍。

 

火星糖豆豆最终选择默默地转身离开

 

熙熙攘攘的就医人群和哭泣的女人与孩子仿佛像存在于两个平行的时空里,女人与孩子既不能融入他人的喧闹与就医时的烦躁,他们所遭受到的暴力也未得到身旁任何人的阻止和帮助。




火星糖豆豆所遭遇到的情况,很多人都曾亲历过相似场景。

 

对于旁观者们来说,究竟应该怎么办,是极其两难的。

 

究竟又是什么使我们最终成了无聊的看客,在行动上却毫无能力,甚至难以拿起电话报警?

 

更多的人会想,即使是我上前阻止,或者我报警,又能怎样?

 

他们的家庭还继续得维持,劝导之后,他们的家人之间还会相互扶持着走出我们的视野。这明明是施暴者的过错,怎么却成了评价我们自己善恶的标准

 


旁观者干预

 

暴力事件——尤其是家庭暴力的“旁观者干预”是近来来收到较多关注的家庭暴露预防措施之一。但这一行动是一项极为困难的教育,很多人甚至不理解什么是“旁观者干预”。

 

在欧美,诸多大学纷纷开设“旁观者干预”心理辅导课程来阻止校园性暴力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工作者们也开始大力提倡以“敲门行动”来呼吁社会大众参与到家庭暴力的预防之中。

 

在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通过的次日,《新闻1+1》的主播董倩在电视中对观众如是说道:“可能很多人都不大清楚,敲门报警是家暴受害者最希望得到的一个来自外界的帮助,同时这也是制止家暴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问题是,即使是很多人都知道敲门报警或许能阻止“隔壁”家暴的发生,但谁会挺身而出,越过“别人家的家事”这一道传统观念的束缚,而积极行动。

 

学者们也发现,当家暴发生时,57.51%的旁观者均认为家庭暴力仅是家庭矛盾,旁人置喙实在不合适。

 

在女友冲出门去干预的同时,女友成了行动者,而他,成了那57.51%中的旁观者而非“敲门者”。



 敲门行动与男性参与

 

敲门行动鼓励暴力的旁观者和旁听者采取创意性的、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说,敲门询问递错的快递?可不可以借点盐?来寻找一个和睦邻里之间交谈不伤和气的借口,技巧性地暂停家暴,警惕施暴者约束行为。

 

旁观者干预中,每每被忽视和缺乏行动力的另一个主要人群,是男性旁观者

就像他一样,认为邻里间和解、夫妻间劝架是女人们大妈们的事,而非大老爷们的事。




但恰恰相反。刚刚颁布的《反家庭暴力法》中对于家庭暴力有着强制报告的规定: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道:“我们必须教育并鼓励那些旁观者勇敢地站出来——尤其是男性。”

 



无论是在哪一种场景的暴力预防中,男士参与干预总是极为必要。

 

尤其在敲门行动中,请记住:

 

如果你是女性,请尽量叫上男性友人、或丈夫一起前去敲门

 

如果怀疑施暴者可能已经对受害者造成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请立即报警再敲门。

 

如果敲门后发现家暴双方、后某一方持有凶器,请勿冲向前去阻止,保护自身安全,立即报警。


作者
                                吴炜华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传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视觉传播、健康传播及媒介素养研究、社会性别,青年文化与新媒体及游戏研究等领域。


注:部分图片来自“”噗通噗通的良心20150312期视频”截图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直面受害者的六种心态,对家暴说不!

关于家庭暴力的12个误区:你中招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